图片来源:图虫创意近期,新冠“三阳”多次在社交平台冲上热搜,引发新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近期,新冠“三阳”多次在社交平台冲上热搜,引发新一轮关注。
【资料图】
河南的李静(化名)告诉时代财经,继去年12月首阳、今年5月二阳后,今年8月,她已经第三次感染新冠病毒。
“这次是嗓子疼、浑身疼、咳嗽,鼻子不透气,没有胃口,有点想吐,没有第一次严重,但是比第二次严重,现在反反复复发烧在38.5度左右。”李静说。
除了上述症状外,亦有部分网友表示出现心慌、心跳加快等症状。
针对近期广为讨论的“三阳”现象,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对时代财经说,基于新冠的传染性极强,得过新冠后抗体自然衰减及没有绝对的保护性新冠疫苗,基本上多数人每年会感染1~3次。但是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根据中疾控于8月3日发布的数据,2023年7月1日-7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重症病例455例、死亡病例65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0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65例)。
相较于5月(新增重症病例2777例、死亡病例164例)、6月(新增重症病例1968例、死亡病例239例),7月内的新增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均有较大程度减少。
卢洪洲对时代财经解释称,医院接诊病人,分为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进入8月份,其所在医院的门诊普通发热病人每日确诊新冠的多在5人左右,且以“二阳”为主,目前深圳”三阳”偏少;因新冠住院的病人方面,每天两人左右,主要是合并高龄、糖尿病、肾功不全、肿瘤等基础疾病。住院新冠病人的症状普遍偏重,有明显肺炎,少数人没有接种疫苗,但是目前新冠死亡病例极少。
曾有专家预估,按照免疫力周期推测,下一波新冠流行可能出现在今年11月左右。这一言论随即引发热议。
卢洪洲对时代财经坦言,“综合目前的形势看,新冠的传染性太强,感染较为隐匿,俗话说比较狡猾。新冠的传染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5到6个月会有一个小高峰,但是总体来说高峰的波峰会越来越小,对于国家的整体疫情防控没有影响。”
但他同时提醒道,“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别出现免疫逃逸强、致病力又强的新冠新型毒株,需要做好新冠病毒变异跟踪,保持高度警惕。至于个人,平时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充足睡眠,充分提高个人基础免疫,同时控制好基础病。日常注意个人卫生,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和戴好口罩。”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新冠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已经减小。8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称“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媒体通报会上表示,自今年5月份宣布新冠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式结束以来,全球报告病例、住院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只有25%的国家和地区向世卫组织报告了COVID-19死亡人数,只有11%的国家和地区报告了住院和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病例数。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没有死亡或住院病例,而是意味着他们没有向世卫组织报告。不过毫无疑问,目前重症和死亡风险大大低于一年前。”谭德塞表示。
世卫组织在发布的数据报告中提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EG.5正在美国等国快速传播,感染病例也在全球多地呈上升趋势,世卫组织8月9日将其列为“受关注变体”。
关于EG.5的讨论随之在社交媒体上展开,其对人体的危害性如何以及目前是否传至中国等成为公众的疑问。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变异株EG.5造成的危害在可控的范围内,我国尚不需要担心EG.5可能带来的新一轮疫情影响。”
卢洪洲则对时代财经指出,尽管新冠抗体的产生,不管是自然免疫还是疫苗的被动免疫都会自然衰减,但是只要新冠病毒的变异没有完全脱离奥密克戎的分支,人体都会有交叉免疫记忆。身体遇到EG.5新冠病毒,会更快地反应,产生抗体。
另外,卢洪洲提醒称,“对于高龄、糖尿病、肿瘤基础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建议每年定期接种新冠疫苗。至于接种疫苗的策略,包括鼻喷疫苗和皮下注射疫苗联合免疫、多价新冠组合疫苗(比如综合原始株、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