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王一鸣周末一则消息再次引起各界对于科技领域的关注。4月21日,在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的例
证券时报记者 王一鸣
周末一则消息再次引起各界对于科技领域的关注。
4月21日,在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的例行记者会上,有外媒记者提问,美国总统拜登预计在未来几周内签署一个行政令,来限制美国企业对华关键经济领域的投资,包括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资料图】
汪文斌表示,我们注意到有关的报道,对此坚决反对。美方惯于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大搞“小院高墙”、强推“脱钩断链”,甚至不惜损友自肥,对盟国进行经济胁迫。
他指出,美方的真实目的是剥夺中国发展权利,维护一己霸权私利,是赤裸裸的经济胁迫和科技霸凌,严重违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严重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损害的是整个世界的利益。中方将密切关注有关动向,坚决维护自身权益。
A股不必反应过激
谈及对于上述行政令的看法,4月23日,芯谋研究企业部总监王笑龙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美国对中国半导体等关键经济领域的打压已非一朝一夕,此前还曾陆续出台禁止美国个人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支持中国的先进芯片开发或生产等政策。这些举措的目的,是美国意图巩固其“科技霸权”,并防止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做大做强。
“限制美企对华关键领域投资这一行政令,长期看可以被其他的因素所抵消。一方面,目前美企在这些领域的投入不多,主要为英特尔、高通等之前已有在华布局的大厂(过往建成项目预计不受影响),会打乱他们未来的投资步伐,但不排除企业未来会寻求其他途径继续相关投资(例如设立合资企业等);此外,一些美资投资机构预计也将受限。不过,从国内关键领域产业角度,长期而言,资本对于优势产业和项目的追逐仍会持续,只是原先美资的位置将会由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本所取代。”王笑龙认为。
有高科技企业对此持类似观点。谈及美国计划出台政策的影响,上海某半导体上市公司高层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我们从投资者到日常运营,再到技术合作等,一直是家高度国际化的公司,其中,公司的股东十分多元且也有美国公司。对于个别股东的投资是否受限我们并不担心,在国内,公司已得到包括大基金在内各类投资机构的支持,同时,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机构投资者(包括主权基金)也都与我们保持着密切接触和交流,长期来看,多元化的机构持股不仅有助于二级市场股价的稳定表现,亦有助于公司未来再融资项目的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A股上周五(4月21日)出现调整,其中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科技类板块均出现一定跌幅。
对于资本市场表现,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赵晓光认为,美国的科技机构在中国的人工智能芯片等方面投资比较少,涉及的A股上市公司更少,A股不必反应过激。
从A股上市公司基本面看。以半导体为例,截至目前,A股已有90家半导体行业企业披露2022年年报,七成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超五成公司净利润增长。其中半导体设备领域表现亮眼,拓荆科技、盛美上海、芯源微、华海清科等多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超过100%。对于营收大幅增长的原因,多家半导体设备企业都提及系国内半导体行业设备需求增加,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在手订单饱满,也为后续业绩增长提供保障,例如,中微公司2022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过50%;拓荆科技新增订单同比增长95%;芯源微表示,前道涂胶显影机已陆续开始放量,将迎来批量订单的增长拐点。
中国科技产业不断壮大
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持续看好我国半导体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截至4月21日,10只芯片/半导体主题ETF基金份额达到427亿元,较2021年年初增长96%,长线资金加速布局加仓。
“美国对于中国的限制不是今天才有,过去一直存在,但是我们看到在美国的不断限制下,中国的科技产业是在不断壮大、不断往向前发展的。中国的人工智能、芯片科技产业未来也会在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中不断向前发展。”赵晓光认为。
那么,如何应对系列的外部打压?“从企业角度,越是面临外部环境的扰动,我们越应该踏实做好工作,公司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同时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不会也不应停下。”上述企业高层说。
在王笑龙看来,当前环境下,不仅是科技企业要保持创新的战略定力,在政策上,可以继续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内培)和外部引进(外引)的支持力度。
“内培方面,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集成电路学院建设相关支持政策不断,未来还可以更多鼓励高校和企业双方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具有产线经历的专业人才等。外引方面,如为高端海外人才的引进创造有利和宽松的环境,可以包括税收、评价机制、激励制度等等多个维度,例如是否可以考虑前两年或三年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等。在研发方面,也可以做更多的鼓励工作,例如加大对研发支出的认定等。”王笑龙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