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密武汉“土专家”!来看看乡村农技人才如何获评“副教授”---聚力谋
极目新闻 2023-06-26 20:33:41
聚力谋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在6月初举办的2023武汉种业博览会开幕式上,武汉市农业农村局首次向10名乡村农业技术人才颁发职称聘书,并希望以此让“土专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激发乡土人才干事创业活力。这也是武汉市首次为“土专家”评职称、颁聘书。
【资料图】
重视乡村人才、培育乡村人才,武汉一直在行动。记者了解到,此次在武汉种博会上获颁职称证书的10名乡村农业技术人才,是2022年武汉市首批68位获得专业职称的“土专家”代表,其中7人获评高级职称,相当于常规评审的“副教授”。
2023武汉种业博览会上,10名乡村农业技术人才获颁职称证书
2023年4月上旬,武汉市出台“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20条支持措施,包含加快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加快培养农村产业发展人才、加快集聚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加快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大力培育乡村科技人才、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完善乡村人才振兴保障机制等7个方面。一时间,武汉因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乡教授”、“土专家”等高级乡村人才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有专家认为,不论是“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措施,还是68位职业农民获得专业技术职称,都透露出一个明显的积极信号——作为中国都市农业发展的领军城市,武汉市日益重视发挥人才基础性作用,力求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打造乡村人才振兴的“武汉样板”。
破除“唯学历、唯论文、唯资历、唯奖项”四大壁垒,乡村田野上结出更有含金量的科研果实。
“乡教授”、“土专家”等高级乡村人才广受社会关注
实际上,农民评职称并不是新鲜事。记者了解到,在《职业分类大典》中,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被列入第五大类。通信5G时代背景下,万物互联,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早已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生产模式大相径庭,尤其在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早已今非昔比。
新农人、新农技、新农机、新农资……当这些新时代里的农业“新元素”汇聚在一起,便成就了不断创新的乡村振兴高级技术人才,也就是现在获评专业职称的“土专家”。
这些“土专家”中间,有的是专注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性工作的技术人员,有的是在田间地头潜心钻研新技术、培育新品种的新型职业农民,有的是回乡创业、建设家乡的乡村“头雁”,他们一起在科技兴农、产业富农的大道上努力奋斗,也为更多向往农村、志在农业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创业就业、实现梦想的机会,并在乡村振兴的中发挥重要的带头作用。
今年武汉市评出的68名“土专家”涵盖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兽医、园艺、种植、育种、农机、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展现出该市乡村人才数量多、质量高、专业种类丰富、覆盖面广的特点,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形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乡村农业技术职称评审,68名获评人员的平均年龄不到43周岁,获评高级职称的人员平均年龄也未超过47周岁。在他们中间,既有返乡创业的“女巾帼”,也有年仅37岁的退役军人“副教授”,还有首创豆丝自动化生产线的新型职业农民……
这样一批杰出的农业技术创新带头人、“土专家”是怎样“炼”成的?他们为什么能够获评“副教授”?在他们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与不易?又积累了哪些独到的经验与心得?
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六月,极目新闻“三农新视野”栏目推出“解密‘土专家’”专题报道,陆续走近多位各具特点的武汉“土专家”,探寻他们身上蕴藏的现代农业发展密码,展现武汉乡村人才的真我风采,向正在乡土大地上奋斗的都市新农人分享“土专家”的老经验与新收获,为加快推进武汉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献力。
(通讯员供图)
解密武汉“土专家”!来看看乡村农技人才如何获评“副教授”---聚力谋
1、《有没有一种思念永不疲惫》是由月剪西风作词、作曲,二小姐演唱的
前5月全省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主流媒体,山西门户。山西新闻网是经国
编辑|虞尔湖出品|潮起网「于见专栏」随着娱乐行业的风生水起,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徐一鸣6月26日,皖能电力发布投资者关系管理档案显示,近年来
1、《杨修之死》是九年级人教版语文第17课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古代历史
天庄高速进入路面铺筑阶段,张家川,高速公路,张家川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肃
深蓝S7正式上市,新车提供增程版及纯电版两种动力,共5款车型,售价区
上一届世界杯,李梦就已经展现出了中国女篮队内头号得分手的水准,不知
露营虽然受制于季节和气候条件,也受到中长途游分流影响,平日客流确
《闪耀的她》是由王阳、秦岚、张萌、刘芸领衔主演,魏千翔、刘萌萌、李
极目新闻记者杜光然近日,吉林四平一家名为“雄性食材烧蒸馆”的餐馆,
活动现场深圳新闻网2023年6月25日讯(记者凌安儿通讯员许斐李艳萍胡彬
2×1000MW!华润电力蒲圻百万三期项目正式开工北极星电力网获悉,6月21
海关总署今天(25日)举行记者会通报,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全国海关